所有植物都適合直播,因為自然界本來就沒有人為植物培苗。
那為什麼我們要培苗/育苗呢?
育苗的益處
最大的益處是防治苗期的病害,例如立枯病。
對於幼苗管理也有益處,尤其是當使用苗盆或苗杯育苗,就可以締造一個水、肥、溫度都較易於掌控的環境。對於農夫來說,培苗可以幫助農夫在移植前觀察發芽率,以及判斷種苗的病害情況,更可以提早下種、提早收成,以及達到善用有限土地的好方法。
當然不是所有植物都適合培苗的。原則上,如果你要收成的是根莖,那就不能移植。在效益上的考慮,如果農作物在一個月之後可以收成,也不需要培苗。
那有什麼元素,可以提升培苗的成功率呢?
育苗元素1 - 土
耕土經過長期種植,有可能會硬化,質地亦較重,可能混有雜草、前作植物的根,甚至是病害。因此,培苗建議選擇無病原菌、質地幼細的培養土。確保泥土濕潤後,就可以放入種子(要把種子埋多深?繼續看下去~),輕按泥土表面 , 使泥土不會跳起 ,也可使水份保存得更久,然後用噴水壺輕輕噴濕穩定種子。種子初期生長可以仰賴自己與生俱來的養分,所以通常一直到長出第一組真葉之後才需要施肥。這也是為什麼如果你收割的是Microgreen,生長至收割的過程都不用施肥!
育苗元素2 - 金
根據幼苗生長的不同階段選擇容器,跟隨「由小至大」的原則。
育苗初期,選擇有4-5cm深的有孔容器,可以是苗盆、苗杯,甚至是UPCYCLE加工家中的膠瓶、雞蛋盒,或者選用可降解花盆都可以。當你看見植物的根部已經發展至露出容器底孔,又或是長出了第一組真葉,很大可能植物已經抓緊泥膽,就可以進行「假植」(Heeling-in),移到另一個較大的容器中。例如你可以把幼苗從雞蛋盒或苗盆,移植到這種7.5cm的軟膠盆中。重複以上的過程,待根系發展至容器底部,就可以移植到你的菜園裡。如果你的培苗過程是在室內進行,則建議把植物連同容器先放到定植的環境,讓幼苗適應生長環境,這是一個讓幼苗「健化」(Harden Off)的過程。待植株長出最少2塊真葉,通常就是定植的好時機。難怪培育幼苗的地方都叫做Nursery(育苗場 / 幼兒園)吧!
育苗元素3 - 木
回到這個問題:種子到底要埋多深?
一般來說,覆土的厚度是種子的一倍;不過也要注意物種的特性。例如瓜類種子是嫌光的,因此需要確保土層是完全覆蓋種子; 生菜種子是喜光的,因此你甚至可以不覆蓋土層,不過就要防止鳥類食用你的種子。光線相對於溫度和濕度,對於種子發芽的影響不大,不過幼苗期應注意光線充足。散射性陽光是最理想的,如果你沒有培苗設備,還是可以在田間培苗,畢竟有光線比沒有光線好 — 幼苗在沒有足夠光線時,就會徒長,影響定植後的生長。
當然,最重要的是選用健康的種子。除了選擇飽滿結實的健康種子,種子的有效期限、保存種子的方式都是影響健康幼苗的關鍵。我們所出售的種子一般可以保存兩年,在種植之前,建議密封存放於冰箱內,以確保種子的最佳品質。
育苗元素4 - 水
這是最多初學者覺得困難的部分:泥土不能太濕,也不能太乾(那到底是要多濕呀!!!)
其實只需要多觀察就可以解決控水困難,這三個重點或許可幫助你。第一,泥土的顏色越深就越濕、越淺就越乾。第二,泥膽越重水越多。第三,幼苗挺直表示水份充足,下垂表示乾旱。
種子發芽之前,有些人會用透明膠蓋子蓋上苗盆,或者用透明密封膠袋裝著苗盆,以保持濕潤的環境,像一個微型溫室。你也可以用這個方法,但記得在種子發芽長出子葉後,便要除去覆蓋。
育苗元素5 - 火
發芽溫度、流通的空氣,是掌握培苗的關鍵。
發芽溫度可以參考我們個別品種專頁。
培苗工具
看完這篇文章之後,你是否躍躍欲試呢?
以上培苗技巧除了用於蔬菜之外,也可以活用於花卉幼苗的培育。以下整理了一些在培苗過程中可能需要的工具:
培苗初期:培養土、種植盆 或 可降解育苗盆
定植前:有機肥
如果你還是對育苗沒有信心?不要緊!你可以在我們網店找到各種當季幼苗,或者Whatsapp: 9818 8650查詢更多吧!